2022年9月8日,首届律师公益(社会责任)典型案例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举行了首届律师公益(社会责任)典型案例奖牌、证书颁发仪式,北京市司法局局长崔杨为“互联网+公益法律服务十大典型案例”领证代表颁发证书,北京家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姜春梅律师代表家理领取了荣誉证书。
多位领导和专家受邀出席了本次会议,分别是:司法部律师工作局副局长柳春霞,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胡明,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秘书长张建华,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秘书长李海伟,北京市司法局局长崔杨,法治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邵炳芳,法治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张国庆,北京市律师协会副秘书长李凯,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主任王进喜,中国政法大学律师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宜,司法部律师工作局业务指导处处长宗源。
2021年11月,法治日报社联合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共同启动“首届律师公益(社会责任)典型案例”征集宣传活动。经过两个多月的征集,共收到全国报送的1300多个案例,再经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最终评定10个类别共计100个典型案例、100个提名案例。其中,家理律师事务所报送的“西藏江达互联网智慧普法平台”项目,成功入选“互联网+公益法律服务十大典型案例”。
家理自成立以来,积极从事公益慈善事业,启动了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婚姻家庭研究专项基金、西藏江达县法律援助项目、内蒙古乌兰格嘎查“万企帮万村”项目、护蕾行动、反家暴普法宣传、为老法律服务、网络公益普法、社区公益普法等公益项目,重点关注、关爱妇女、儿童、老人等社会群体,通过法律援助、普法宣传、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方式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西藏江达互联网智慧普法平台”项目,是西藏江达县法律援助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5月,家理正式启动江达县法律援助项目,深入推进西藏“无律师县”——江达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家理特派律师加入“援藏律师服务团”,为江达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代写起诉状、代理案件等各种公益法律援助。同时,家理对当地贫困妇女儿童家庭提供经济援助,把温暖关爱直接送到家;开展法学生助学工作,助力法律人才回馈江达。
2021年4月,为了帮助江达实现法律援助全覆盖,彻底解决当地法律人才短缺的诸多问题,家理为江达建立了“智慧普法服务平台”,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提供“一对一”在线法律咨询和法律讲座。为此,家理为江达购买、安装、调试设备,并捐赠了一批民法典。项目启动以来,家理实行值班律师制度,线上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并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调整咨询的时长和频率;多次举行公益普法讲座,江达有关领导及代表积极参与线上培训。
2022年2月,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与家理律师事务所联合发起并成立了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婚姻家庭研究专项基金,江达县法律援助项目成为该专项基金的重点项目之一。与此同时,项目进入第三年,在继续为江达提供全方位法律援助,巩固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前提下,将汇聚更多的力量,积极探索更多的援助方式和援建领域。
法治日报社与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律师公益(社会责任)观察报告(2019—2021)》中指出:“近年来,科技对法律服务行业的影响日益增强,在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之下,‘互联网+公益法律服务’的公益模式迅速兴起,使得公益法律服务更加智能精准、便捷高效、触手可及。”未来,家理将继续利用与生俱来的互联网基因优势,积极采用“互联网+法律”的服务模式,进一步扩大公益服务的覆盖面,提升公益服务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