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家理律师事务所
搜索
首页
走进家理
家理动态
专业领域
专业团队
家理案例
党建公益
联系我们
婚姻经典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家理案例 / 婚姻经典案例 / 详情

196万婚内赠与全额返还!律师当庭拆解「100万还款」骗局

来源:家理律师事务所 发布日期:2025.08.14 字号

当丈夫悄悄将200万夫妻共同财产赠与婚外第三者,

当第三者手持取款凭证和“还款协议”声称“已还100万”,

当一场用啤酒箱上演的“还款戏码”险些瞒天过海...

北京家理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周旭东、律师助理马馨蕊代理原配王女士,在这场充斥着谎言与对抗的案件中,凭借确凿证据戳破虚假抗辩,最终为当事人追回196万。这不仅是一场捍卫财产权的硬仗,更是对“违背公序良俗”行为的法律严惩。

案情简介

王女士(化名)与刘先生(化名)于2018年登记结婚,然而婚姻的裂痕却隐藏在丈夫与张三三(化名)的隐秘关系中。2020年至2024年间,刘先生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方式,陆续向张三三赠与夫妻共同财产200万元。

2024年初,王女士发现二人关系后,前往张三三住处收集证据时发生冲突,张三三以“私闯民宅”为由报警,公安机关随即介入调查。为让张三三停止纠缠,刘先生与其签订《协议书》,写明“收到张三三现金100万元,债务两清”。但这场“还款”实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2024年6月,张三三交给刘先生一个行李箱,声称里面装着100万现金,刘先生明知箱内是啤酒,却配合着将箱子放进后备箱驾车离开,全程未曾打开。

王女士始终没有放弃追讨,多次向张三三索要款项未果后诉至法院。张三三却拿出银行取现记录(给刘先生行李箱前一天)取现100万、《协议书》和证人证言,坚称“已还款”,企图将200万的赠与责任一笔勾销。

王女士无奈之下找到北京家理,委托北京家理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周旭东、律师助理马馨蕊维护自己权益。

办案经过

难点一:戳破“100万现金返还”的谎言

张三三的“证据链”看似无懈可击:银行取现记录能证明她有还款能力,《协议书》显示刘先生“已收款”,证人更是声称全程“见证”交接。但家理律师从三个维度撕开了破绽:

证人反戈:申请刘先生的朋友马先生出庭作证,他证实当天收到刘先生转交的行李箱,打开后只有两瓶啤酒,“箱子轻得很,根本不可能装100万现金”;

当事人陈述:刘先生当庭承认,“张三三不让我开箱,说签了协议就行,后来才知道里面是啤酒,就是配合她演场戏”;

资金流向异常:调取张三三取现后的账户记录,发现其与姐姐、前姐夫有大额转账,100万现金既未存入银行,也无合理去向,与“现金返还”的说法相互矛盾。

三重证据叠加,法院最终认定“现金返还100万”系虚构。

难点二:证明张三三“明知对方已婚”

张三三辩称“不知刘先生有配偶”,试图以“善意接受”推脱责任。家理律师直击要害:

首先,刘先生明确陈述“2021年就告诉张三三自己已婚”;

其次,王女士2024年5月发现关系后,多次向张三三追讨款项,张三三从未以“不知情”抗辩,反而用“已还款”回应,可见其对刘先生的婚姻状况早已知晓;

最后,二人多次共同出差至成都、长沙等地,交往密切,张三三对刘先生的家庭状况理应有所了解。

法院采纳了上述观点,认定张三三非善意接受赠与。

难点三:精准核算应返还金额

张三三主张“为刘先生消费10万余元”应抵扣,律师团队逐条核查:

对刘先生认可的3万元消费及8000元购鞋费用,予以确认;

对其他无明确指向刘先生的消费(如共同出行的部分开销),结合证据酌情扣减。最终法院在200万总额中扣除合理部分,认定应返还196万。

案件结果

法院审理认为,刘先生在婚姻存续期间向张三三赠与财产的行为,违反夫妻忠实义务和公序良俗,属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张三三的“现金返还”主张因证据矛盾且不合常理,不予采信。最终判决:

1.确认刘先生向张三三赠与200万元的行为无效;

2.张三三向王女士返还196万元。

家理律说

本案的核心是对“违背公序良俗”行为的否定。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夫妻共同财产属于双方共有,一方擅自赠与婚外第三者,既侵害配偶财产权,也违背婚姻忠诚义务,原配有权追回。

而击破“现金返还”这类骗局的关键,在于对证据链“合理性”的审视:取款记录不等于实际交付,协议签字不代表履行事实,证人证言需与常理相互印证。律师通过挖掘细节矛盾(如啤酒箱重量、资金流向),让谎言在法律面前无处遁形。

案外说法

现实中,有人为逃避责任,会想出各种手段——伪造还款协议、虚构现金交付、用消费记录抵扣款项……但无论戏码演得多真,在法律的审视下,终究会露出破绽。银行流水、证人证言、行为逻辑,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戳破谎言的利器。

婚姻的基础是忠诚,家庭的根基是责任。试图用婚内财产维系婚外关系,不仅会伤害至亲,更会因违背公序良俗而难以得到法律保护。守住对家庭的忠诚,守住对法律的敬畏,才能让财产真正成为守护家庭的铠甲,而非破坏幸福的利器。毕竟,爱与责任构筑的家,才是永恒的归宿。